top of page

『歎異抄』與「人為什麼活著」


「如果要帶一本書去無人島的話……」

司馬遼太郎讚不絕口

 

日本知名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曾寫過 : 「鎌倉(時代),光是誕生出親鸞這樣的一個人物就足夠偉大了。」不僅如此,對於記錄了聖人話語的『歎異抄』,則更是大讚「如果要帶一本書去無人島的話,那就『歎異抄』。」

 

司馬遼太郎與『歎異抄』的相遇,是在他被徵招參與太平洋戰爭從軍的時候。他回憶起當時的心情:

 

「我不知道死了以後會怎麼樣。問了其他人,他們也不知道。實在是沒有辦法了,我去到書店,買了由親鸞聖人的弟子彙整聖人話語的『歎異抄』。文章非常明白易懂,讀了以後,發現其中散發出真實的氣味。

 

往往在聽別人說話,或是看書的時候,總覺得有什麼地方漏著氣,覺得不真實像謊言。但是,『歎異抄』完全沒有這種感覺。(中略)我成為軍人以後,這本書片刻不離身,只要一有空就讀。」

 

能夠讓司馬遼太郎如此著迷的『歎異抄』,到底寫著什麼樣的內容呢?用一句話來說,就是「人為什麼活著」的答案。


 

「人生的目的」跟「人生的目標」有什麼不一樣?

 

德國詩人歌德在他的代表作《浮士德》中曾說過:「如果能清楚看見人生的目的,那就再也不會有猶豫或是不安。」可以確定的是,活著的目的如果明確了的話,就可以建成堅固的人生基盤。

 

人,為什麼活著?

  

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,在遇到痛苦的時候,腦中一定會浮現這個疑問。這可以說是古今中外,共通的普世議題。

 

目標是因人而異的

 

在這個問題上,有個很重要的要點。那就是,我們往往會把「人生的目的」跟「人生的目標」混在一起,所以要好好區分開兩者是很重要的。

 

「人生的目標」因人而異,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目標。比如說,「想要成為網紅」「工程師」「法律專家」「醫療相關人員」「設計師」「廚師」「建立溫馨的家庭」「將孩子好好扶養長大」「獲得金牌」「名留青史」等等。

 

並且,「目標」在各個世代族群當中也是都不一樣的。在早期長輩的時代裡,「擁有」電視、洗衣機、車子或是房子,是一種「目標」。到了這二、三十年,反而有許多年輕人對於「擁有」這樣的物質不再感到魅力。把「建立關聯」或是「為社會貢獻」當作「目標」的年輕人,有越來越多的趨勢。

 

目的是萬人共通且唯一的

 

像這樣,根據環境或是價值觀不同,「人生的目標」大相逕庭、千差萬別。

 

相對於「目標」,講說了佛教的釋迦牟尼佛教導說,「人生的目的」則是古今中外、萬人共通的唯一目的。

 

每個人各自不一樣的「目標」,在達成的時候雖然很高興,但是這樣的滿足感不會持續,會褪色。也有不少人,在達成目標後會覺得「到底為了什麼吃了這麼多苦頭」而感到空虛。

 

然而,「人生的目的」則是只要達成這一個目的,就能夠得到生也好、死亦可,不需增亦無需減的「大滿足」。

 

在日本,最清楚明白地闡明這「人生終極的目的」的,正是親鸞聖人。

 

幸福有兩種

 

那麼,這所謂的「人生的目的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?

 

在《歎異抄》第一章當中,明白地告訴我們就是獲得「攝取不捨之利益」。「利益」是指「幸福」的意思。

 

法國哲學家帕斯卡曾寫說:「人們所做的一切行動,都是為了抓住幸福。」就像這樣,「活著的目的」用一句話來說,就是「得到幸福」,如此言簡意賅。

 

很多人都說「幸福就是看你的心怎麼去想」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幸福」。但是,在佛教當中教導說「幸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」。

 

一種是「會被拋棄的幸福(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的幸福)」。另外一種則是「絕對不會被拋棄的幸福(不論到什麼時候都不會改變的幸福)」。

 

會被拋棄的幸福

 

聽到「被拋棄」這個詞,很多人大概都會聯想到「被戀人拋棄、被妻子拋棄、被丈夫拋棄」等等,被某個人拋棄的場景吧。然而,其實拋棄的含義不僅只有這些而已。

 

比如說,有人遇到電話詐騙,將錢匯入了對方的帳戶,全部財產都被奪走了。這是被「金錢」這個幸福所拋棄的悲劇。投資失敗,失去自己幾乎全部的儲蓄而垂頭喪氣,這其實也是被「金錢」拋棄了。

 

再比如說,有人在健康檢查後被醫生要求做精密檢查,結果詳細檢查後發現得了腫瘤,不由哭泣說「一直以為唯有健康是自己最大的長處,沒想到……」這就是被「健康」拋棄了。

 

不知什麼時候就會被拋棄。或許是因為所有的幸福都一直伴隨著不安,小說家太宰治才在作品中表述說:「一吋的幸福必定會伴隨著一尺的惡魔」(維榮之妻)「膽小鬼甚至會懼怕幸福」(人間失格)。

 

而在最後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,我們會被所有的幸福所拋棄。對此,蓮如上人這樣教導我們:

 

「將死之時,曾賴以依憑之妻、子、財寶,無一相隨我身。故死出山路之末、三塗大河,須唯我一人獨渡。」(《御文章》第一帖第十一通)

 

(意譯)

在自己即將死去的時候,迄今為止一直作為生活支柱而依賴的家人、金錢等作為活著意義的一切無一可以依靠。

我們會被所有的一切拋棄,不得不獨自一人踏上下一個旅途。

 

前文所述的達成「目標」的喜悅,也並不是會永遠持續的幸福,所以也被分類為這種「會被拋棄的幸福」。

 

不會被拋棄的幸福

 

而另一方面,「不會被拋棄的幸福」指的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會改變的幸福。在《歎異抄》中,教導我們是「攝取不捨之幸福」。

 

因為這是「被緊緊地攝取、不會被捨棄的幸福」,所以也可以稱為「絕對的幸福」。

 

這是即使現在就死去也不會崩潰瓦解的、永恆的幸福。

 

於平生之一念,被「攝取不捨之幸福」緊緊抓住──這種至高無上的幸福既不會因地震而倒塌,也不會因火災而燒毀;既不會因海嘯而沖走,也不用擔心因盜竊而失去。一旦得到這個「無上的幸福」,就會以大安心、大滿足之心,盡情享受人生之旅。

 

無論是誰,在被拯救、得到「攝取不捨之幸福」的時候,都會充滿「出生為人真好」的生命的大歡喜。所有的人,都是為了得到這個「攝取不捨之幸福」而出生為人的。在《歎異抄》中,詳細地為我們解說了這個世界。

24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