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釋迦牟尼佛的金言不論何時何地都不改變的真實「有無同然」


「我曾經叱咤商界,到達成功的頂峰。在別人眼中,我的人生恐怕是成功的典範。然而,我的人生除了工作,少有樂趣。」

 

這段話,是讓全世界都愛不釋手的「iPhone」問世的賈伯斯,在臨終前留下來的話語。

 

被稱為是「IT革命家」的賈伯斯,資產據說至少高達美金二百多億。

 

也許有人會認為「擁有那麼多財產的話,一定會很幸福」,但是賈伯斯的這段話的後半,卻又接著說:「到後來,財富於我,只是一個習慣的事實。」

 

只要有錢的話,就不需要壓抑自己想吃美食的欲望,想買的東西愛買多少就買多少;想休息的時候就休息,想工作的時候再工作。不被任何事物所拘束,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……。

 

賈伯斯獲得了任何人都稱羨的生活,但為什麼卻又留下那樣寂寥的話語呢?

 

兩千六百年前在印度講說佛法的釋迦牟尼佛說:「因為是有無同然。」那麼,「有無同然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?以下就來為大家解說。

 

釋迦牟尼佛的金言不論何時何地都不改變的真實

 

關於「有無同然」,釋迦牟尼佛是這樣告訴我們的。

 

「無田亦憂欲有田,無宅亦憂欲有宅。有田憂田,有宅憂宅。牛馬六畜*、奴婢*錢財*、衣食什物*,復共憂之。有無同然。」(大無量壽經)

 

(意譯)

「如果沒有田地和房屋,就會為追求這些而痛苦。而如果擁有田地和房屋這些,又會因為管理和維持而痛苦。其他的一切也都是如此,不管是擁有還是沒有,同樣都是生活在痛苦之中。」

 

*「牛馬六畜」指的是家畜。

*「奴婢」指的是幫傭。

*「錢財」指的是金錢財產。

*「什物」指的是家具、生活用品等。


「不滿」或是「不安」

 

「不管是擁有的人,還是沒有的人,同樣都是在痛苦著。」這一件事情,不管是幾千年以前或是現代,還是幾千年以後都不會改變,是貫穿古今中外的真實。

 

比如說,想要有孩子卻一直都沒辦法有的時候,會因為「無」而痛苦。

 

然而,一旦孩子出生以後會如何呢?會因為「有」孩子,而陸續出現至今為止沒有的苦惱。

 

早上把孩子送上娃娃車,但心裡會擔憂著「會不會出意外事故,有沒有遇到不開心的事情」。

 

上了小學,放學後臉上帶著傷疤回到家裡,或是突然變得沉默寡言,就會擔心孩子「是不是遭受到了霸凌?」

 

就算孩子平安度過學生時代,也許會在出社會找工作的時候遇到挫折。畢業以後,還是只能繼續打工的生活。看著孩子這樣沒辦法安定,心想「這樣下去孩子的將來該怎麼辦?」而變得心情黯淡。想要為孩子加油打氣,但有可能反而被孩子嫌煩,甚至被暴力相向。或許有很多父母,心中悲泣著「我明明給孩子滿滿的愛,辛辛苦苦養育他長大啊……。」

 

不管有孩子還是沒有孩子,都會因為事情不會按照自己的期待發展而痛苦,這一點是一樣的。

 

「孤獨」還是「束縛」

 

丹麥的哲學家齊克果說:「結婚,你將為之後悔。不結婚,你也將為之後悔。」到頭來,哪一個才是幸福呢?

 

下定決心結婚,也許是因為心想「一輩子都一個人的話,太寂寞了。兩個人在一起,一定能幸福。」沒有人是覺得會變得「不幸」而結婚的。

 

然而,實際開始結婚新生活後,會看到對方的缺點,因為價值觀的差異產生問題,日子變得需要忍耐著過下去。忍不住嘆息說:「單身的日子真輕鬆啊。」

 

曾經有個針對男女五百人的問卷調查,詢問「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,覺得單身比較好?」對於這個問題,最多人回答「感到沒有自由的時間的時候。」剛新婚的時候,也許還不會覺得「不想被束縛,想要自由自在」,但是時間一久,心也會跟著改變。

 

齊克果說不管有沒有結婚都會「後悔」,應該指不管是結了婚的人或是沒有結婚的人,都是在痛苦的意思吧。這正是「有無同然」。

 

「無聊」還是「拘束」

 

最近,也有人會在網路上發文或是上傳自己的照片,把獲得很多人的支持按讚當做自己的存在意義。

 

沒有名氣的時候,會追求名氣或是大眾的評價,希望自己更引人注目、得到更多誇讚。

 

而等到有名氣了,自己的個人隱私又會受到侵犯,人生開始變得拘束起來。自己的長相和名字越是被大眾所熟知,就越是感到拘束,連隨意去便利店買東西的「自由」或許都會失去。

 

然而,我們最想要的東西,不正是「自由」嗎?

 

追求金錢,也是因為經濟上有了餘力的話,就可以「自由」地去做喜歡的事情吧。

 

而這個「自由」,卻會因為成了名人而被剝奪,實在是令人難過。

 

沒有名氣的時候會覺得無聊,有了名氣,也不能單純地說這就是幸福吧。

 

怎樣才能得到無上的幸福?佛教中有答案

 

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,「有無同然」。擁有的人是被「金鎖鏈」拴著,沒有的人是被「鐵鎖鏈」拴著。不管材質是金的還是鐵的,被鎖鏈拴著的痛苦的實態都是一樣的。

 

那麼,這樣的我們,怎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?

 

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,「無論有無,都無法脫離痛苦的根本原因,是因為『無明之闇』這個黑暗的心」。所謂「無明之闇」,是指「不知道死後會怎樣的不安的心」。

 

如果未來黑暗,現在心裡就會變得黑暗。

 

對所有人來說,百分之百確定無疑的未來就是「死亡」。而死了以後會怎樣呢?我們對此一無所知。這顆黑暗的不安的心,會在我們現在的心裡落下陰影。

 

在佛教裡,詳細地教導了我們這個「苦惱的根源」和「解決的道路」。如果無明之闇這個痛苦的元兇徹底消失的話,「有也是苦,無也是苦」的人生,就會一下子徹底轉變為「不管有還是沒有,都感到歡喜」的幸福人生。就會感受到「原來我的人生就是為了得到這無上的幸福。出生為人真是太好了!」生起生命的大歡喜。

 

這個痛苦不斷的人生,到底為什麼活著呢?讓我們認真聽聞明示了這個答案的佛教,達成人生的終極目的吧。

3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