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苦海人生有大船

已更新:2月2日

以煩惱具足的本來狀態,於一念將我們載上


若問如來作願 不捨苦惱有情

唯以迴向為首 成就大慈悲心  (親鸞聖人) 


最開頭的「如來」是指「阿彌陀如來」。「作願」是「建立本願(誓願)」的意思。因此,「如來作願」就是阿彌陀如來所許下的的諾言,即「阿彌陀如來的本願」。


聖人一生所講說的只有彌陀的本願這一件事情。


追本溯源,釋迦牟尼佛也同樣只把彌陀的本願這一件事教給了我們。《正信偈*1》

中如下斷言:

「如來所以興出世

 唯說彌陀本願海」


釋迦牟尼佛講說的佛教,除了彌陀的本願以外並沒有其他。


彌陀誓願的大船


在親鸞聖人最重要的著作《教行信證*2》的開篇,聖人將彌陀的本願稱為「難思弘誓」,並一語道破說:

「難思弘誓渡難渡海大船」


從出生到死亡,這痛苦不絕的人生,聖人將其比喻為「難渡海」。不論政治經濟如何改變,儘管物質豐富、壽命增長,為什麼人的苦惱卻並沒有消失,自殺的人也並沒有減少呢?《歎異抄*3》中這樣教導:  


「煩惱具足之凡夫,火宅無常之世界,萬事皆為虛假,無有真實。唯有念佛才是真。」

「煩惱」是指欲望、憤怒、嫉妒、怨恨等,這些使我們苦惱痛苦,讓我們感到不安的東西。


「具足」指的是「由這些所構成的」,因此「煩惱具足」即是「由煩惱構成」「百分之一百是煩惱」的意思。


我們的身體、嘴巴和心所做的一切行為,佛都知道,所以說佛是「在看著、在聽著、都知道」的存在。而佛早就看穿了全人類是「煩惱具足之人」。


佛教把人稱為「凡夫」,告訴我們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是「煩惱具足的凡夫」。不僅是今天的我們,無論是幾千年前,還是幾萬年後,人都是欲望深重、滿懷愚痴、百分之一百充滿煩惱的。無論這世間發生怎樣的變化,由於煩惱具足的狀態到臨終都不會改變,因此人生才會充滿痛苦,難渡海的波浪既不會減少也不會消失。


「火宅無常的世界」,是指不知道何時會發生何事,有如身處火宅的不安的世界。此世間一切都是無常,因此即使考上了理想的大學、買了自己的房子,這些幸福也不會持久;即使喜結良緣,也不知對方何時會因生病或是遭遇事故而倒下。還有可能是場分手。


我們所追求的幸福,都是如同浮在難渡海上的圓木、木板。抓住的瞬間雖然能暫時鬆一口氣,然而終會被這些東西所背叛,不得不飽嚐吞喝海水的痛苦。不論是什麼樣的喜悅,最終都會變質成為痛苦和悲傷。聖人以「萬事皆為虛假,無有真實」告訴我們世間的事情沒有一個是例外。


全憑彌陀之力


如果是這樣的話,人就好像是為了痛苦而出生的了。阿彌陀如來看到人這樣的實相,出於無盡的大悲,立下了「無論什麼樣的人,都必定拯救,使其得到絕對的幸福」的無上的本願。


在《教行信證》中,親鸞聖人把這個本願稱為「渡難渡海大船」,將其比喻成讓我們明朗地渡過人生苦海的大船。如果乘上這艘大船,就會被救攝為「絕對的幸福」,即使面對最壞的情況——死亡,幸福也不會改變。而乘上本願的大船,得到永遠的幸福,就是我們人生的目的。


阿彌陀佛之所以會建造這艘大船,是因為有沉沒在苦海之中的我們。在前面的和讚中,親鸞聖人把彌陀無窮無盡的慈愛表述為「不捨苦惱有情」。並將不肯捨棄一切眾生的彌陀,出於想讓我們成為「生而為人真好」之身的大慈悲心,造出了這艘大船表述為「成就大慈悲心」。


然而,煩惱具足的人既沒有看到大船的眼睛,也沒有聽到彌陀持續不斷的呼喚的耳朵。既沒有游到大船旁邊的力氣,也沒有想要乘上大船的想法。這樣的人能夠乘上大船,完全是依靠彌陀的力量。


「唯以迴向為首」的「迴向」,是指彌陀的力量(他力)。在這裡,親鸞聖人也鮮明地指出完全是依靠本願力得到拯救,也就是所謂的絕對他力的拯救。


而且,彌陀會將我們於比幾億分之一秒還要短的一念載上大船。所以,即使是被醫生宣告「已經臨終」的人,也絕對不會有彌陀的拯救為時已晚這樣的事情。


難渡海的黑暗將於乘上大船的一念風景完全改變,成為光輝燦爛的人生旅程(絕對的幸福)。


因為這艘大船必定去往淨土,所以已經乘上大船的人會在死去的同時往生極樂。就是說,彌陀會於此世和後世兩次拯救我們。


那麼,怎樣才能乘上這艘大船呢?親鸞聖人和蓮如上人都是按照釋迦牟尼佛的教導,告訴我們「佛法極盡於聽聞」,為我們指明了唯一一條路,那就是直到乘上大船為止,徹底聽聞彌陀的本願。


在聞法的決勝點得知


彌陀的本願是怎樣的諾言呢?彌陀許諾會怎樣拯救,要拯救什麼樣的人呢?聽這些內容,就是聽聞。那麼,要聽到什麼地方為止呢?


簡單來說,就是當我們清清楚楚地得知「原來阿彌陀佛的大船就是:將我們以煩惱百分之百的原原本本的樣子,於一念載上大船(絕對的幸福),並把我們渡到淨土」之時,就乘上大船了。


不管是乘上大船之前,還是乘船之後,煩惱具足的狀態都不會有任何改變。如果把煩惱百分之百的狀態比喻成一百噸重的石頭的話,不管是乘船之前還是乘船之後,石頭都是一百噸重。既不是要減輕重量才能乘船,也不是說乘上了大船重量就會減輕。石頭如果沒有被載上大船,一定會沉沒,然而如果乘上了大船,就能夠以一百噸重(煩惱具足)的本來狀態被渡到彼岸(淨土)。


在得救之前和之後,到底什麼地方不同?什麼地方沒有變化呢?讓我們認真地聽聞彌陀的本願,唯有達成出世的本懷,才會成為最讓親鸞聖人歡喜的事情。


*1 正信偈 是親鸞聖人闡明正確信心的詩歌。


*2 教行信證

  這是親鸞聖人最重要的一部著作,其中記載了親鸞聖人全部的教義,整部以漢文寫成。由教卷、行卷、信卷、證卷、真佛土卷、化身土卷共六卷構成,是淨土真宗的根本聖典,也被稱為「御本典」。


*3 歎異抄

  日本最廣為流傳的佛教書籍。據說由親鸞聖人的高足弟子唯圓編著,其中寫有他記錄下來的聖人的話語。

43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